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编研成果

日记里的“潜伏者”

信息来源:罗田县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5-07-03作者:陈翠
  2008年经典谍战剧《潜伏》热播,剧中主角余则成在敌营深处隐忍潜伏、为信仰孤勇前行,最终在1949年登上了开往台湾的轮渡。而他的历史原型之一周镐,却倒在了1949年南京解放的前夕,用生命诠释了现实版“潜伏者”的悲壮史诗。

  1910年,周镐出生于罗田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心怀报国之志,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时任军统少将的周镐接管了南京战后恢复工作,他亲眼目睹国民党军队大肆掠夺胜利果实,底层老百姓在希望与绝望之中挣扎,他终于认清国民党腐败黑暗的反动本质,彻底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他在日记本中写道:“在南京伪军委会工作期间,虎口之内,期间痛苦,一言难尽......”

  1946年3月,在昔日同窗、地下共产党员徐楚光的引领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从此,他成为我党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刃,以军统高官的身份履行红色特工的使命。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两军战况僵持,周镐接受党组织的任务,策反孙良诚部投诚起义。为了尽快取得抗战胜利,周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闯入敌营。经过他的阵前策反,最终孙良诚放下了武器,率领五千八百多人向解放军投诚,这为全国解放战争创造了决胜条件。他在日记中写道:“生命仅一线之安,此后余生当誓为党国人民尽忠。”

  为了策反国民革命军刘汝民,周镐再次以身犯险。当时淮河一带大雪纷飞,行至途中,他骑的马儿却躁动不安,怎么也不肯前进一步,仿佛知道前路充满了危险。周镐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是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他怎么能退缩?!他翻身下马,将自己的日记本和钱物交给了警卫员谷彦生,转身乘船而去。他在日记里最后写道:“耳、脚都冻伤了,我以十二万分的革命高潮奔向革命的目的。”

  1949年1月,周镐的日记,永远停留在了临行前的那一天。他倒在了南京解放的曙光前,年仅39岁。如今,南京街头的梧桐树依然遒劲,但他再也看不到了。

  翻开周镐烈士的日记,将这些零散的档案碎片,拼接、复原,拼凑出的不仅是一个英雄的故事,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瞻仰着周镐烈士的遗物,这让我想起脱贫攻坚档案中驻村书记的日记,让我想起抗击新冠疫情档案里按满手印的请战书。

  从革命年代的“隐形守护者”到新时代的“平凡英雄”,湖北大地上,从来不缺挺身而出的脊梁。支点建设不仅需要经济硬实力的支撑,更离不开精神软实力的滋养,周镐烈士用鲜血写就的“忠诚”二字,早已化作我们档案人校勘历史的标尺,他的精神正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用档案的红线串联过去与未来。让我们用指尖的温度,接续起英雄日记里的星河,用守护档案的微光,点燃荆楚航行的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