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如炬,照见初心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3作者:胡露璐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馆里,有两件特殊的实物档案被郑重陈列。它们不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只是两块普通的银元,却被无数参观者驻足凝视。它们的主人是谁?又为何能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信物?
红安,是一片被革命热血彻底染红的土地,也是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全国唯一以“红”字命名的地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全县有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二百多位共和国将军在此诞生,更孕育出了新中国第三位国家主席——李先念。
1931年10月,在苏维埃陂安南县的“扩红”大会上,时任县委书记的李先念振臂一呼,300多名青年随之参加红军。从那天起,儿子的安危,便时刻牵动着李先念母亲的心。只要听说哪里有部队经过,哪里有红军在打仗,不管多远,不管多危险,母亲都要去看一看,为的就是能见儿子一面。
1932年8月,大别山南麓炮声隆隆,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发动第四次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陷入重兵包围,危机四伏。刚担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委的李先念,率部从麻城西进,以解黄安之围。得知红军即将转移,母亲再也按耐不住。小脚的她沿着枪炮声,跌跌撞撞走了二十多里山路,来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只见李先念正伏在土坡后指挥作战,衣服沾着血渍,后颈晒得脱皮,军帽上的红五星像一团火,灼得母亲眼眶发烫。她深知战场危险,不敢靠得太近,只能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与担忧,远远凝视着儿子的背影。这时,师部通讯员大声地喊:“政委,您的母亲来了。”李先念听闻,又惊又急,大声吼道:“娘,您到这里来干什么?子弹不长眼睛,打着你了怎么办!”望着双眼通红的儿子,不善言辞的母亲拉了拉他的衣角,含泪叮咛了几句,便悄然离去。
战斗结束后,李先念在行军途中听到口袋里“咯噔咯噔”响,掏出来一看,竟是两块银元。刹那间,母亲那满是皱纹的眼角、消瘦的身体,以及衣襟上层层叠叠的补丁,一一浮现在他的眼前。泪水无声淌过脸颊,滴在两块银元上,洇湿了那些年母亲深藏的思念与牵挂。
令人痛心的是,战场一别,竟是母子永诀。23岁的李先念,再也没能见过母亲。这两块银元,也成了李主席对母亲一生的遗憾、一世的怀念。他将两块银元一直随身携带、永久珍藏……在反围剿的激烈拼杀中,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在中原突围的危急关头,在治理国家的日日夜夜,母亲的银元,给他力量,给他智慧,给他才能,征战南北,戎马一生。在弥留之际,李主席对家人说:“我昨天夜里又梦到我娘了,那天,我不该对她发火,我好想我的老娘啊……”1992年6月,李先念永远地回来了,他的灵魂终于回到了巍巍大别山,回到了他深深思念的母亲怀抱。
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如今,这两块银元不仅蕴含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信仰和家国情怀,更犹如薪火相传的精神火种,激励着大别山儿女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当我们从档案中捧出这样的精神火种,也是在回答:
何以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何以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因为,人民把最后的“银元”交给了党,党就用生命守护人民的江山!
红安,是一片被革命热血彻底染红的土地,也是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全国唯一以“红”字命名的地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全县有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二百多位共和国将军在此诞生,更孕育出了新中国第三位国家主席——李先念。
1931年10月,在苏维埃陂安南县的“扩红”大会上,时任县委书记的李先念振臂一呼,300多名青年随之参加红军。从那天起,儿子的安危,便时刻牵动着李先念母亲的心。只要听说哪里有部队经过,哪里有红军在打仗,不管多远,不管多危险,母亲都要去看一看,为的就是能见儿子一面。
1932年8月,大别山南麓炮声隆隆,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发动第四次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陷入重兵包围,危机四伏。刚担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委的李先念,率部从麻城西进,以解黄安之围。得知红军即将转移,母亲再也按耐不住。小脚的她沿着枪炮声,跌跌撞撞走了二十多里山路,来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只见李先念正伏在土坡后指挥作战,衣服沾着血渍,后颈晒得脱皮,军帽上的红五星像一团火,灼得母亲眼眶发烫。她深知战场危险,不敢靠得太近,只能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与担忧,远远凝视着儿子的背影。这时,师部通讯员大声地喊:“政委,您的母亲来了。”李先念听闻,又惊又急,大声吼道:“娘,您到这里来干什么?子弹不长眼睛,打着你了怎么办!”望着双眼通红的儿子,不善言辞的母亲拉了拉他的衣角,含泪叮咛了几句,便悄然离去。
战斗结束后,李先念在行军途中听到口袋里“咯噔咯噔”响,掏出来一看,竟是两块银元。刹那间,母亲那满是皱纹的眼角、消瘦的身体,以及衣襟上层层叠叠的补丁,一一浮现在他的眼前。泪水无声淌过脸颊,滴在两块银元上,洇湿了那些年母亲深藏的思念与牵挂。
令人痛心的是,战场一别,竟是母子永诀。23岁的李先念,再也没能见过母亲。这两块银元,也成了李主席对母亲一生的遗憾、一世的怀念。他将两块银元一直随身携带、永久珍藏……在反围剿的激烈拼杀中,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在中原突围的危急关头,在治理国家的日日夜夜,母亲的银元,给他力量,给他智慧,给他才能,征战南北,戎马一生。在弥留之际,李主席对家人说:“我昨天夜里又梦到我娘了,那天,我不该对她发火,我好想我的老娘啊……”1992年6月,李先念永远地回来了,他的灵魂终于回到了巍巍大别山,回到了他深深思念的母亲怀抱。
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如今,这两块银元不仅蕴含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信仰和家国情怀,更犹如薪火相传的精神火种,激励着大别山儿女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当我们从档案中捧出这样的精神火种,也是在回答:
何以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何以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因为,人民把最后的“银元”交给了党,党就用生命守护人民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