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张居庆的经济账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30作者:
黄冈市档案馆里有这样一件特殊而珍贵的档案,一位名叫张居庆的干部在1949年9月28日的报告中,详细向组织汇报了“南下”以来个人经济状况和私人生活情况。这份报告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摧枯拉朽、迅速荡涤旧社会污泥浊水,以及“数十万干部紧随其后,全面接管政权,建立政权”的那段历史。
在党的历史上,“干部南下”是一场重要的战略行动,由此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革命干部群体——南下干部。
1948年,胜利的天平载着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迅速滑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首战告捷,淮海、平津两大战役相继打响。三军会师桐柏,华北重镇郑州解放,人民解放军克定中原。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事力量进行最后总决战前夕,中共中央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制定了一系列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任务和战略决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即将解放的南方地区做好充足的干部人才储备。
1948年9月,一场史称“九月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上,毛泽东提出:“战争的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3万至4万下级、中级、高级干部,以便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5000万至10000万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按照“九月会议”方针,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将所需5万余名干部分配给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原五个解放区,并对各级各项工作中负主要责任的干部、最低限度人数进行了规定,要求按比例分别列入。同时,要求各地所调干部均应组成成建制的地方党委班子,整体调出,以便使用。
1947年4月,张居庆同数万南下干部一起,冒着尚未散尽的硝烟,来到了黄冈蕲南县。1947年11月,中共蕲南县委成立,张居庆任书记。1949年3月,蕲南县与蕲北县合并为蕲春县,张居庆任解放后的首任蕲春县委书记。
南下时兜里只装了“两块钱”
南下之“难”,不仅在于新解放区治安形势尚未稳定,敌、特、匪患尚未完全肃清,斗争形势依然复杂。在思想上,南下干部还要克服背井离乡的思想障碍。南下是精神的对垒,也是物质的角力。南下干部张居庆在报告的第一部分“经济来源”中详细开列了南下以来各项收入情况。
“南下前共有新钞二万元(一万元是从家中带的,五千元是地委给的,另外的是在区党委学习时获得的,南下前各种用费等一齐在内)。去年12月在蕲南换了五元银洋(五千元新钞),今年夏季获一套单衣费二元五角,有病时县委给了二元调养费津贴,伞费七角五分,另外原何大队解散时,何启交我公款洋25元。”
“新钞二万元”是指1948年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国家出于健全和巩固新中国货币制度考虑,同时为加快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决定缩小流通面值,回收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规定旧版10000元兑换新版1元,至今票面面额未有改动。这“新钞二万元”也就是现在面额2元钱人民币。虽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元钱同现在2元钱在购买力上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也不算是一笔丰厚的资金。

“身穿的白裤子是被里子一幅作的”
经济状况拮据,直接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匮乏,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南下干部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情况。
关于“钱的开支”中张居庆写道:从南下到蕲南后用了一万肆仟苏元新钞,尚余伍仟苏元(换了五个银元)。轮训段中买黑布作一条裤用了七角,买衬衣用了七角,买衣裤及布花一元,买药膏与照(看)病人用了一个银洋。零食品用了少许钱。
从上文可以看到,张居庆南下时随身带来的钱在路上就已经花费了大半,其余的钱也基本花在了购买必要的衣物、药品、食品及照看病人上。
南下后物质匮乏、生活贫苦,更加直接地反映在衣物和粮食的短缺上,“现有毯子一条是五三团五连交给的”,“毛衣一件是安徽省秘书长向凯然的”,“身穿的白裤子是被里子一幅作的”。在报告中张居庆也坦言“自己很想吃好的,不想吃肉只想吃鱼”,“但因没钱”,在河湖密布、水产丰厚的鱼米之乡,“想吃鱼”也只能成了奢望。
据1953年黄冈地委统计,当时全黄冈地区(含鄂城、胜利、新洲、阳新四县)共有南下干部999名,其中安置在地直机关的仅有84名,当年南下干部绝大多数到了条件最艰苦的基层一线。党员作风正,群众最清楚。同样是接收政权,共产党的南下干部坚守纪律、甘于清贫的优良作风,同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胜利后滥用权力、各谋私利,在沦陷区大搞“金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把“接收”变成“劫收”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解放后新生人民政权能够在全国范围迅速站稳脚跟,新中国各项建设得以迅速展开,就是因为包括南下干部在内的广大党员为新中国焕发出了清廉有为、实干担当的精气神,才汇聚起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磅礴之力。
越是展望未来,越要培根铸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好传统,不仅是我们党风雨兼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依托,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保证。只要我们能够一以贯之地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党的历史上,“干部南下”是一场重要的战略行动,由此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革命干部群体——南下干部。
1948年,胜利的天平载着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迅速滑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首战告捷,淮海、平津两大战役相继打响。三军会师桐柏,华北重镇郑州解放,人民解放军克定中原。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事力量进行最后总决战前夕,中共中央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制定了一系列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任务和战略决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即将解放的南方地区做好充足的干部人才储备。
1948年9月,一场史称“九月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上,毛泽东提出:“战争的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3万至4万下级、中级、高级干部,以便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5000万至10000万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按照“九月会议”方针,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将所需5万余名干部分配给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原五个解放区,并对各级各项工作中负主要责任的干部、最低限度人数进行了规定,要求按比例分别列入。同时,要求各地所调干部均应组成成建制的地方党委班子,整体调出,以便使用。
1947年4月,张居庆同数万南下干部一起,冒着尚未散尽的硝烟,来到了黄冈蕲南县。1947年11月,中共蕲南县委成立,张居庆任书记。1949年3月,蕲南县与蕲北县合并为蕲春县,张居庆任解放后的首任蕲春县委书记。
南下时兜里只装了“两块钱”
南下之“难”,不仅在于新解放区治安形势尚未稳定,敌、特、匪患尚未完全肃清,斗争形势依然复杂。在思想上,南下干部还要克服背井离乡的思想障碍。南下是精神的对垒,也是物质的角力。南下干部张居庆在报告的第一部分“经济来源”中详细开列了南下以来各项收入情况。
“南下前共有新钞二万元(一万元是从家中带的,五千元是地委给的,另外的是在区党委学习时获得的,南下前各种用费等一齐在内)。去年12月在蕲南换了五元银洋(五千元新钞),今年夏季获一套单衣费二元五角,有病时县委给了二元调养费津贴,伞费七角五分,另外原何大队解散时,何启交我公款洋25元。”
“新钞二万元”是指1948年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国家出于健全和巩固新中国货币制度考虑,同时为加快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决定缩小流通面值,回收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规定旧版10000元兑换新版1元,至今票面面额未有改动。这“新钞二万元”也就是现在面额2元钱人民币。虽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元钱同现在2元钱在购买力上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也不算是一笔丰厚的资金。

“身穿的白裤子是被里子一幅作的”
经济状况拮据,直接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匮乏,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南下干部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情况。
关于“钱的开支”中张居庆写道:从南下到蕲南后用了一万肆仟苏元新钞,尚余伍仟苏元(换了五个银元)。轮训段中买黑布作一条裤用了七角,买衬衣用了七角,买衣裤及布花一元,买药膏与照(看)病人用了一个银洋。零食品用了少许钱。
从上文可以看到,张居庆南下时随身带来的钱在路上就已经花费了大半,其余的钱也基本花在了购买必要的衣物、药品、食品及照看病人上。
南下后物质匮乏、生活贫苦,更加直接地反映在衣物和粮食的短缺上,“现有毯子一条是五三团五连交给的”,“毛衣一件是安徽省秘书长向凯然的”,“身穿的白裤子是被里子一幅作的”。在报告中张居庆也坦言“自己很想吃好的,不想吃肉只想吃鱼”,“但因没钱”,在河湖密布、水产丰厚的鱼米之乡,“想吃鱼”也只能成了奢望。
据1953年黄冈地委统计,当时全黄冈地区(含鄂城、胜利、新洲、阳新四县)共有南下干部999名,其中安置在地直机关的仅有84名,当年南下干部绝大多数到了条件最艰苦的基层一线。党员作风正,群众最清楚。同样是接收政权,共产党的南下干部坚守纪律、甘于清贫的优良作风,同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胜利后滥用权力、各谋私利,在沦陷区大搞“金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把“接收”变成“劫收”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解放后新生人民政权能够在全国范围迅速站稳脚跟,新中国各项建设得以迅速展开,就是因为包括南下干部在内的广大党员为新中国焕发出了清廉有为、实干担当的精气神,才汇聚起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磅礴之力。
越是展望未来,越要培根铸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好传统,不仅是我们党风雨兼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依托,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保证。只要我们能够一以贯之地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