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源与文化建设的辅承发展
信息来源:黄梅县档案局 陈君 发布时间:2015-03-05作者:
摘 要:档案资源对于文化建设的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的助推作用,而文化建设的结晶又不断丰富、发展着档案资源。二者相辅相承,共同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档案服务于廉政文化、档案开启着艺术创新、档案助推于文化活动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实践体会,浅述档案资源对于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和二者的辅承发展关系。
关键词:档案资源 文化建设 辅承发展 黄梅档案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的文化载体。档案既是记载文化内容的载体,也是传承文化的使者。人类社会的种种记忆都是通过档案获得的。档案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它的本质是传承、记载先进文化的发展过程。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建设现代文化的过程中,档案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首先,档案资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某种意义上讲,档案是历史的记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石,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它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增进了人类的智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次,档案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但档案从不同角度都把人类文明的结晶记载了下来,证明历史,昭示未来。可以说离开了档案,就不可能进行严肃的、深入的文化研究。离开了档案资源,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依托。
其次,档案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但档案从不同角度都把人类文明的结晶记载了下来,证明历史,昭示未来。可以说离开了档案,就不可能进行严肃的、深入的文化研究。离开了档案资源,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依托。
同时,当我们依靠档案进行资源挖掘、文化创新、开展活动时,我们又形成了大量真实的资料,这些资料原始地记录了我们所有的文化建设活动,在一定时期之后又转化成了档案。它们是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档案资源,使档案资源更具地方特色,更具时代特色。
所以说,档案资源对于文化建设的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的助推作用,而文化建设的结晶又不断丰富、发展着档案资源。二者相辅相承,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县是一个档案馆藏资源丰富的大县,旧政权档案、佛教档案、黄梅戏档案、名人档案等极为全面,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档案事业也一直稳定、健康向前发展。同时我县也是一个文化大县,是全国“戏曲之乡”、“佛教之乡”、“挑花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神话故事之乡”,在各个历史时期,档案资源对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档案资源对于文化建设发挥着日益明显的助推作用。让档案擦亮文化,让文化辉映历史,让历史承载档案。
一、档案资源服务于廉政文化
我县的佛教档案十分丰富,这是因为黄梅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发祥地,四祖、五祖皆在黄梅,至今有“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由于有此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佛教档案。
这些档案资料反应的内容源远流长,十分深厚。作为其社会表现形式的禅文化,都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在做人做事上,有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有一种无我利他的精神,有一种慈悲平等、救灾扶危的精神,像这样一些精神其实不仅与廉政建设有关,应该说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这些精神发扬出来不仅是佛教界信教的人可以信受奉行,社会大众也能分享、也能借鉴。就包括廉政建设方面,也可以借鉴禅宗文化所积累的这些有利于我们廉政建设、社会和谐的积极方面来与大家分享。比如五祖的首座弟子神秀作过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一个修行悟禅很深的感言,在这感言中同样也包含了个人廉洁自律的思想。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就找到了禅宗文化与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切入点,弘扬禅宗文化,把禅宗文化与廉政文化实行有机结合,形成禅廉文化,以加强禅廉文化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近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因为有丰富的档案资源,为我们加强禅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源泉。
第四届黄梅禅宗文化高峰论坛还会在黄梅召开,其主题就是“禅宗文化与廉政文化”。届时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高僧相聚一起,会将这项成果进一步丰富,这项工作也会得到进一步深入和加强,也会随之产生更多的档案资料。
二、档案资源开启着艺术创新
黄梅戏档案是我县档案馆的一大亮点,作为县级档案馆来说,在全省是唯一一家收集最齐全、内容最丰富的档案馆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栏目组曾两次来我馆进行查阅、拍摄,并制作了专题片。全国范围的专家学者和一些文艺爱好者经常上门查阅,为理论研讨和艺术创新搜集第一手资料,黄梅戏档案的利用相当频繁。比如黄梅戏的代表作《天仙配》,50多年前,戏曲电影《天仙配》让黄梅戏家喻户晓;50年后电视连续剧《天仙配》,夺得了央视2007年度收视率冠军。两部《天仙配》原产地都在湖北黄梅,都离不开档案资料发挥的作用。根据档案资源创新艺术的利用实例层出不穷,硕果累累,这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长篇小说《邢绣娘传奇》的问世。
著名作家、被誉为“当代蒲松龄”的神话大师周濯街先生为从事创作经常在档案馆查阅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黄梅戏曲志》里看到一篇很短的简介――邢绣娘个人资料,突然萌生了创作的念头。1986年,他写出一篇6万字的中篇小说《黄梅戏皇太后邢绣娘传》,2008年,又写出了35万字的长篇小说《邢绣娘传奇》。
这就是档案资源进行艺术创新的独特魅力。明朝小说家施耐庵根据《宋史》里《张叔夜传》里的一段历史记载,创作出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历史记载中不足百字的一个简单事件,演绎出一部充满波澜壮阔斗争的文学巨作。而同样,《黄梅戏曲志》里不足300字的简介,也在周濯街先生的笔下化成一部经典传奇。2010年,根据小说改编的25集电视连续剧《黄梅戏宗师传奇》由湖北省委和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拍摄,2012年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连续播出,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黄梅县借“戏”扬名,成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正是由于挖掘历史档案资源,也正是由于许多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才使得档案与文化沿着“挖掘――利用――创新――提高――丰富”这条轨迹不断向前循环发展。
三、档案资源助推了文化活动
近几年来,黄梅县委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城”的口号,围绕这个目标,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挖掘整理。开展对黄梅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普查、收集整理、深入挖掘,不断开发文化资源潜力,以县档案馆、县文化馆、县博物馆为主,联手做好挖掘整理工作。二要科学规划。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规划引领发展,用规划指导开发。三要保护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做好文化与档案资源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文章,进一步扩大黄梅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根据县委安排,我县档案部门积极主动,创新工作,在利用档案资源开展文化活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一是利用档案进行编研,推出成果,“搭好文化台,唱好经济戏”。坚持科学性和历史性、继承性和辨证性相统一的原则,立足现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档案的整理和编研,努力打造我们的档案文化精品,《黄梅一中发展史》的出版就是这项工作的成功典范。
黄梅县第一中学历史悠久,是鄂东名校。为筹备2010年的百年校庆,校筹委会与县档案馆历时三年,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编写出《黄梅一中发展史》,为百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校庆期间,吸引了广大莘莘学子、成功人士、商贾名流。校庆的成功举办,既为黄梅文化事业的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也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是利用档案进行展览,陈列精品,以普及民众,以丰富生活。随着人类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档案服务的领域在不断拓展,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档案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进一步拓展档案资源的教育与传播功能,使公众在利用档案获取信息的同时享受文化的洗礼。
县档案馆曾举办过多次不同形式的展览,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是与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一次“城市记忆”活动。黄梅文化历史悠久且丰富多采。黄梅戏曲、黄梅佛教、黄梅挑花、黄梅武术、黄梅楹联、黄梅诗词、废名田园文学、周濯街神话故事、黄梅蔡山晋梅、长江第一龙等名扬四海的十大文化,如一串晶莹玲珑的珍珠,让人目不暇接。三家共同联手,基本荟集了各类特色,所以这次展览的内容极为丰富。同时,这次展览的范围也很广,除了在县城举办外,在大部分乡镇也进行了展览,广大群众纷纷走上街头,驻足欣赏,有来自工厂学校,有来自田间地头。展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也增强了档案意识。
县档案馆曾举办过多次不同形式的展览,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是与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一次“城市记忆”活动。黄梅文化历史悠久且丰富多采。黄梅戏曲、黄梅佛教、黄梅挑花、黄梅武术、黄梅楹联、黄梅诗词、废名田园文学、周濯街神话故事、黄梅蔡山晋梅、长江第一龙等名扬四海的十大文化,如一串晶莹玲珑的珍珠,让人目不暇接。三家共同联手,基本荟集了各类特色,所以这次展览的内容极为丰富。同时,这次展览的范围也很广,除了在县城举办外,在大部分乡镇也进行了展览,广大群众纷纷走上街头,驻足欣赏,有来自工厂学校,有来自田间地头。展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也增强了档案意识。
在新的形势下,为使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开拓意识、发展意识。不断调整社会和人们对档案资源的认知程度,大力挖掘档案资源,助推文化建设,努力促进档案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档案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