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编研成果

强化档案人员素质教育 提高室存档案利用价值

信息来源:麻城市卫生局 刘贤敏 发布时间:2015-09-10作者: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很强、涉及多种专业、多种学科的工作。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关系到档案事业的发展。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有一批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和较高政治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基层单位比较重视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但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认识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一些不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被归档保存,室藏档案数量多但利用率低,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成本。因此,提高档案员综合素质,增强档案鉴定能力,对提高有价值档案归档率,合理利用档案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档案室室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归档文件材料的准确性鉴定。档案是工作活动的原始记录,但不一定是真实的记录,这是因为在文件材料的形成过程中,人们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或主观认识的干扰,有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真实,甚至夸大、缩小或歪曲历史事实,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工作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工作成绩的夸大、统计数字的失准、基建档案的图物不符等等。这些失准的材料,显然与事实不符,但它们是错误思潮、片面认识、失误工作的真实反映。档案工作者虽然不可能也不允许改正档案材料原件内容,但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进行鉴别、评价,以指导利用者。
    (二)归档材料收集不完整。归档文件材料不完整,是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据笔者调查,归档文件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归档材料门类不全。无论是进馆档案还是档案室的档案,除文书档案外,其他门类的档案尤其业务档案大都没有收集归档,这就为全面反映其工作活动大打折扣。二是归档部门不全。一个单位内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产生文件材料的数量不一,不少单位除综合部门形成的红头文件外,其他部门因形成的材料少,往往长时间没有文件归档。三是归档文件材料不完整。编号文件本身接不起来,缺附件,少底稿等,尤其是科技档案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缺少的往往是核心内容和重要的部分。
    (三)缺乏对档案的珍贵程度进行评定的能力。目前对档案价值的评定仅用保管期限来表示,而保管期限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对价值。就某一份档案材料来讲,在此馆属永久而在彼馆可能是长期或短期。一份具体的档案材料应当有个社会的而不是一个单位的、全面的而不是单项的、历史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价值评定。现阶段档案员缺乏对室存档案评定的能力,导致有些需要重点地抢救和保护珍贵档案损毁。
    二、档案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 基本素质
     1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对自己从事职业执著的追求,始终以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档案专业和其他各种事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档案专业人员有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决心。
    2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档案专业人员的责任心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自觉的管理好、利用好、维护好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实事求是、严守国家机密”等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情操都来源于档案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
    3 要有勇于创新精神。  树立勇于创新的进取心,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大胆开拓,勇于尝试,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改善档案管理条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4 档案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不为名利、勤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地为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是档案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由于档案工作是不同于其他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者 应遵纪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
    (二) 政治理论知识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南。档案专业人员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并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确定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的探索、总结档案工作的规律,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 档案学知识
    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知识,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档案学理论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工作实践又迫切需要档案学理论的指导。档案专业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一方面,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档案专业人员要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专业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中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种科学的研究活动。档案专业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四) 相关科学文化知识 
     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面广,知识门类繁多,特别是在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仅有档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史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
    1 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
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的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应有重点的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3、 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
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4 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扩大,档案专业人员掌握和熟悉一门或多门外语知识,以确保外文资料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顺利进行。
    5 掌握宣传知识。改革开放的形势强烈要求档案专业人员走出“馆堂”,面向社会。档案部门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档案工作,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档案专业与其他相邻专业的渗透与联合,培养自己的信息编研、开发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办公文秘―档案管理―信息开发一体化管理多面手”,并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从经验型的手工操作模式向现代型的技术操作模式转变[3]。综上所述,政治理论知识扎实,档案专业知识深厚,科学文化知识广博,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
    三、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提高档案员综合素质
    (一)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根据各层次人员的情况,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采取多渠道、多形多层次的培训。一是鼓励档案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制定奖励政策,对学习毕业的人员进行奖励。二是举办训练班。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可以与专业主管机关联合举办培训班,进行档案业务培训。也可以到业务指导单位结合业务培训有关知识进行培训 。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 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对于那些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员,要督导其加强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开阔视野 ,增长技能,以适应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二)加强实际工作锻炼 。结合各个工作,岗位拟定切实可行工作目标,建立绩效工资制度,个人待遇与工作绩效挂钩,使档案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