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编研成果

浅谈扶贫档案管理工作

信息来源:麻城市扶贫办 刘巧 发布时间:2016-03-03作者:

    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扶贫开发档案是党和政府帮扶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历史记录,且有助于扶贫项目的科学推进实施,有利于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管。建立扶贫档案,有利于克服扶贫工作中盲无目的,杂乱无章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改变过去扶贫无依无据的状况。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扶贫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项目实施各阶段性档案资料的建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扶贫档案的形成过程
    一是扶贫部门和基层政府在对所辖区内贫困户的扶持工作中形成的,扶贫工作开始是要对本辖区内的贫困户进行调查,这一阶段是对辖区内有多少贫困户,其中有多少特困户进行调查登记,并把调查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将形成扶贫工作安排,贫困户调查情况汇报,贫困户统计表,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经济情况调查,劳力情况统计表等材料;二是扶贫规划阶段,主要是对辖区内的贫困户,特困户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扶贫对象,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将形成扶贫规划,扶贫措施,扶贫贷款合同,扶贫规划登记表,扶贫登记卡片,扶贫统计表及扶贫工作总结,扶贫工作简报,扶贫工作汇报等;三是脱贫规划阶段,是在扶贫规划的基础上,决定脱贫的户数,几年内能脱贫以及脱贫的条件,在这一阶段中将形成脱贫规划表,脱贫合同,脱贫情况检查汇报材料。
    二、整理扶贫档案,发挥档案资源作用
    为维护扶贫档案的历史真实性,承载党的扶贫成果,加强对扶贫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对在扶贫工作期间形成的文件、项目规划书、工程项目建设资料、图片、资金使用、两类人口、部门帮扶贫困户脱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领导视察等相关材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进行了统一的分类、整理、编号、编目、装订、归档。目前扶贫开发档案主要共分五大类:(1)贫困户建档立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①行政村登记表;②农村贫困户申请书;③贫困农户登记表;④贫困户村级汇总表;⑤村民主评议记录及贫困户公示名单。(2)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档案。①年度脱贫人口统计表;②年度脱贫人口到户明细表。(3)年度返贫人口统计资料。①年度返贫人口汇总表;②因灾因病因学及其他返贫到户明细表。(4)综合类档案。①县、镇(乡)各级印制的涉及扶贫开发和脱贫奔小康的有关文件资料。②其它有关扶贫工作的各种报表、实施方案、工作总结等资料。(5)扶贫到户档案。1、扶贫政策到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村贫困户调查情况统计表;3、村级情况统计表;4、村贫困户帮扶措施一览表;5、扶贫到户工作台帐;6、扶贫到户登记表;7、明白卡;8、两项制度衔接公示。
    扶贫开发档案是记录各地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是记载各级帮扶投入的重要凭据,是考核各级扶贫工作绩效的重要凭证,是充分展示各地扶贫成绩的重要记载。特别是整村推进村和扶贫到户试点村,各项扶贫资金投入大、领导关注程度高,作为扶贫工作历程记载和资金投入记录的档案管理十分重要。扶贫开发档案管理机制的实施将有利于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市、镇、村以及贫困户为一体的资料统一,有利于高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利于市扶贫办对村镇和帮扶单位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管理,有利于扶贫对接单位和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信息交流。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更加有效的推动了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
    三、做好扶贫档案工作服务脱贫攻坚工程
    档案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建立历史记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的重要素材。扶贫档案是一个扶贫工作规范管理的基础。特别是重点贫困村、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档案建设更不能忽视,将起到不可代替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利于真实地记载扶贫项目建设情况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防止挪用、转移、贪污扶贫资金现象,也是对通过扶贫项目资金的扶持带来的发展变化历史的真实、全面的反映。同时也是对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因此,我市所有乡镇、重点村都能充分认识到村级扶贫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相继建立了一套完整、统一的扶贫档案体系,自觉抓好重点村、老区村档案建设工作,从而使我市扶贫档案建设步入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以档案为载体,采取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全程跟踪服务,促进了扶贫帮困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为了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将扶贫对象的申请、审批,收入、劳力、技能、耕地,帮扶类型、措施、脱贫目标等情况登记、造册、建档,做到户有表、村有帮扶台账、镇有电子档案库,将低收入户全部纳入扶贫办的扶贫计划,实施档案全程跟踪服务,随时关注帮扶对象的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意向、动态,形成了长效稳定的扶贫档案管理机制。通过档案管理,做到扶贫有据查、有连续性、有计划性、有可比性、有平衡性、有工作标准、有考核依据。以档案为载体,采取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全程跟踪服务,促进了扶贫帮困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